澎湃新聞記者 邢丙銀
2016-01-28 20:23 來自 法治中國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案近年來時有發生,對此類特殊人群,如何管理和監測,避免慘劇發生?
1月28日,國家質檢總局、中央綜治辦、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規范》(GB/T 31000—2015)國家標準,規定了特殊人群、重點青少年、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9個方面工作的基本業務數據項,這為各級綜治組織開展業務信息采集、交換、共享、加工、研判提供了標準化依據。肇事肇禍等嚴重精神病患者與刑滿釋放人員服務管理等納入國家標準。
此外,《規范》還首次將領導綜治責任制納入了國家標準,對那些因重視不夠、社會治安防范措施不落實而導致發生重特大案(事)件等情況的單位和領導,實行一票否決權制,并追究相關責任?!兑幏丁穼⒂?016年3月1日起實施。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信息實現部門共享
近年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案(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威脅公共安全和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如,2014年12月26日,云南芒市發生一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致人死傷案件,共造成7人死亡,8人受傷;2015年5月,汕頭市廣澳村發生一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致4人死亡案件。據統計,廣東省去年發生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致人死亡事件74起,死亡人數達84人。
據了解,截止到2015年9月,全國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460.9萬例,這類人群貧困率高,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是較為困難的社會弱勢群體,但對其救治救助工作還存在監測預警、服務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一名基層綜治干部透露,事實上,各省綜治部門均掌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基礎信息,但存在信息滯后、登記格式混亂等問題。如,一般信息匯總半年才上報一次,各個市報送的信息項目不統一,且多是紙質資料,不便查找和統計。
《規范》對肇事肇禍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建立一套國家標準。澎湃新聞注意到,根據《規范》,對這類人群登記入冊的項目共36項,除涉及患者身份證號碼、姓名、住址等基本信息外,還涉及初次發病日期、有無肇事肇禍史、治療情況等信息。
衛計委辦公廳副巡視員張鳴說,以往基層衛生部門對這類人群的管理和服務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篩查診斷,二是登記管理,三是隨訪治療。“建立國家標準后,登記基礎信息,實現衛生系統和綜治系統信息共享,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而且這些基礎信息也是預防和干預患者肇事肇禍的基礎。”
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領導將擔責
事實上,《規范》不僅建立了一整套信息登記入冊和共享機制,其本身也是一套監督體系。
一位基層干部解釋,一旦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信息登記后,這些信息均不能更改。“若登記不實,本來是嚴重的患者,卻登記成輕微的,或對此類人群管理服務不到位,導致肇事肇禍案,那就可以拿出登記表,追查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是哪個領導的責任沒落實到位。”
早在1991年2月,中辦、國辦即印發《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提出要嚴格落實綜治領導責任制,把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納入綜治工作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將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
《規定》還提出,對因重視不夠、社會治安防范措施不落實而導致違法犯罪現象嚴重、治安秩序嚴重混亂或者發生重特大案(事)件的地區,依法實行一票否決權制,并追究有關領導干部的責任。
但實踐中,對綜治領導追責沒有統一標準,《規范》首次將綜治領導責任制納入國家標準,涉及“被實施地區”、“被實施地區層級”、“政策種類”等5項,對領導追責一目了然。
為何要制定綜治領導責任制的國家標準?中央綜治辦綜治一室副巡視員徐龍剛說,社會綜合治理的關鍵在于落實,而落實的關鍵在領導,通過制定國家標準,可強化領導責任制的落實,確保一方平安。